授课老师: 穆生一
常驻地: 天津
擅长领域: 人力资源

主讲:穆生一老师

【课程背景】

当前,各大企业正面临“十五五”战略落地与市场竞争双重压力,而绩效管理却普遍流于收表、打分、走形式,导致战略目标与员工行为脱节、项目节点失控、关键人才流失,甚至引发劳动纠纷。

本课程直指“目标不清、过程失控、反馈失效”三大痛点,以“战略解码-BSC-SMART”方法论,将宏大规划逐级拆解为可衡量、可认领的部门与个人KPI;配套红黄灯预警、关键事件记录、BEST/STAR反馈、九宫格校准等工具,把绩效从“年底算总账”变为“日常赋能”;同时嵌入合规操作指引,帮助管理者在激励与淘汰两端都有据可依。

课程采用案例、模板、话术、实战演练四位一体,学完后可立即输出本部门《战略地图》《绩效计划》《PIP改进清单》,实现战略落地、人才发展与风险管控的三重收益。

【课程收益】

运用战略地图把各类规划可视化为部门可执行的因果逻辑路径

理解绩效管理从“秋后算账”到“过程赋能”的理念跃迁

掌握平衡计分卡四维度拆解法,将宏观战略转化为部门级KPI

运用SMART法则把定性目标变为定量硬指标

掌握共识面谈四步法,让员工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并签字承诺

运用红黄灯预警表,把项目风险可视化并自动触发干预

掌握STAR/AR话术,使表扬与改进反馈都能直指行为、结果与影响

运用关键事件记录模板,每周积累全年绩效评价的铁证

掌握九宫格矩阵校准技术,公正区分A-D类人才并匹配激励或PIP

运用合规操作Checklist,在优化低绩效员工时,避免劳动纠纷

【课程特色】针对学员的实际工作场景和任务,进行实战演练,工具易上手,学之即用

【课程对象】中基层管理者,人力资源工作者,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模块一:绩效管理为何这么难?——痛点共识与转型思路

绩效管理流于形式,收表难、评价难、沟通难问题突出

因绩效管理不善导致项目延误、人才流失甚至劳动纠纷

一、直面现实:国企设计院绩效管理三大痛点

1.   目标制定不清:战略与执行脱节,员工不知为何而战
表现:“十五五”规划部门承接不足,考核目标与战略无关,员工认为考核是形式。

2.   过程把控不足:缺乏日常数据积累,年底评价无据可依
管理者忙于业务,疏于过程记录与辅导,导致绩效评估时全凭印象,难以服众。

3.   反馈沟通不畅:回避敏感话题,问题积压至年底
因内敛文化或缺乏方法,管理者不愿、不会给予负面反馈,导致绩效面谈效果差。

二、重塑认知:绩效管理的核心是战略落地与人才发展\

1.   从“管控工具”到“战略引擎”:绩效如何承接“十五五”规划
绩效管理是确保公司战略在各部门和员工行动上落地的核心系统,而非简单打分。

2.   从“秋后算账”到“过程赋能”:管理者作为教练而非法官
管理者的角色是日常辅导、资源支持、及时反馈,帮助员工达成目标,而非仅评判


模块二:如何承接“十五五”规划?——从战略到部门绩效目标拆解

公司战略目标模糊,难以分解到部门和个人

员工目标与公司发展方向不一致,各自为战

一、战略解码:将宏观规划转化为部门可执行目标\

1.   解读公司战略:理解“十五五”规划对部门的要求
战略地图工具,可视化公司战略目标与部门职责之间的逻辑关联,确保方向一致

2. 制定部门目标:运用平衡计分卡(BSC)四维度拆解
从财务、客户、流程、学习成长四个维度,将宏观战略转化为部门级可衡量目标。
 案例:某院将“数字化转型”战略拆解为“项目三维设计率≥90%”部门目标。
 工具:《战略地图与平衡计分卡模板》

二、目标制定:运用SMART法则制定清晰可衡量的绩效指标

1.   指标提炼:从部门职责和项目中提取关键绩效指标(KPI)
针对设计工作特点,从项目进度、质量、成本、客户满意度等多维度提取量化指标。

2. 权重设定:区分核心职责与重点工作的价值贡献
根据项目重要性、战略贡献度分配权重,引导员工抓住工作重点,避免平均主义。
    案例:将“提升设计质量”转化为“图纸一次性通过率≥95%”、“设计变更次数≤3次”。
    工具:《部门绩效目标设定表》


模块三:如何让员工认领目标?——绩效计划制定与共识面谈

员工对目标抵触,认为目标过高或与己无关

绩效计划签订流于形式,缺乏双方真诚共识

一、共识达成:让员工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1.   充分沟通:阐释目标背后的意义与资源支持
与员工深入沟通目标的价值、对团队和个人的意义,并承诺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   积极倾听:采纳员工对目标实现的合理建议
尊重员工的专业判断,听取其对目标可行性和行动计划的想法,赋予其参与感和主动权。
话术示例:“这个目标对项目成功很关键,你觉得我们需要哪些支持来完成它?”

二、计划签订:白纸黑字明确期望,作为过程管理依据

1.   明确评价标准:约定数据来源、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
具体约定考核数据的提供部门和获取方式,避免日后争议。如“以项目管理部提供的节点数据为准”。

2. 双方签字确认:签订绩效计划作为绩效周期开始的标志
正式的签订仪式能增强员工的承诺感,这份文件也是未来辅导、评价的重要依据。
   工具:《绩效计划共识与承诺书》


模块四:如何过程管控不失控?——红黄绿灯预警+关键事件记录

过程管理缺失,等到年底发现问题时为时已晚

关键行为无记录,绩效评价缺乏事实依据

一、动态监控:建立绩效推进的“仪表盘”与“红绿灯”

1.   设定监控节点:针对设计项目里程碑设置检查点
将长期项目分解为若干阶段性的里程碑,并在每个节点检查进度、质量与成本情况。

2.   红黄绿灯预警:可视化呈现目标达成风险
根据节点达成情况亮灯(绿灯:正常;黄灯:预警;红灯:严重滞后),自动触发管理干预。
   工具:《绩效进度红黄绿灯预警表》

二、事实记录:用关键事件法积累评价依据\

1.   记录关键行为:每周记录员工表现优异或待改进的具体事件
记录事实(行为、结果、影响),而非主观评价,为后续反馈和评价提供素材。

2. 定期复盘反馈:利用周报/月报进行简短复盘与指导
将记录与员工进行简短沟通,及时肯定或纠偏,让绩效管理日常化。
   案例:使用飞书/钉钉简道云等工具快速记录“某员工主动攻克XX技术难题,提前3天完成节点”
   工具:《每周关键事件记录模板》


模块五:如何做绩效辅导?——BEST反馈+STAR/AR话术实战

管理者只会笼统评价,不会具体辅导

反馈引发员工抵触情绪,破坏上下级关系

一、精准反馈:让表扬与批评都能深入人心

1.   STAR表扬法:让赞美具体、真诚、有力量
描述情境(S)、任务(T)、行动(A)、结果(R),让员工清楚知道何种行为值得提倡。
话术示例:“上次XX项目时间紧(S),你负责结构计算(T),主动连续加班验证(A),确保了图纸按时提交(R)。”

2.   AR纠正法:让改进建议易于接受
指出行为(A)和后果(R),聚焦事而非人,共同商讨解决方案而非单纯指责。
话术示例:“这月有2次会议迟到15分钟(A),导致项目信息同步延迟(R),下次我们定个闹钟?”

二、绩效面谈:结构化的沟通框架保障谈话效果

1.   谈话框架:遵循“肯定-改进-计划-支持”的流程
先建立信任,再讨论问题,最后着眼于未来发展和支持,减少防御心理。

2. 风险防范:做好书面记录并双方确认
尤其是对于绩效待改进员工,面谈记录是重要的管理证据,避免未来劳动纠纷。
   工具:《绩效面谈准备表》与《绩效面谈确认单》


模块六:如何做年底评价与结果应用?——九宫格矩阵+合规操作

绩效评分凭感觉,拉不开差距,难以应用于激励

处理低绩效员工时担心引发劳动纠纷

一、公正评价:基于事实进行校准,避免主观偏见

1.   数据整合:汇总整个周期内的关键事件与数据
依据《每周关键事件记录表》和红黄绿灯数据,进行客观评分,而非凭印象打分。

2.   团队校准:运用九宫格矩阵进行强制分布,区分人才梯队
通过部门内或跨部门校准会,对比员工绩效与潜力,形成相对公平的排序。
   工具:《九宫格绩效校准矩阵》

二、结果应用:将绩效与激励、发展、淘汰紧密挂钩

1.   激励与发展:绩效结果与奖金、晋升、培训硬挂钩
明确A、B类员工在奖金系数、晋升资格、高端培训机会上的优先权,强化效果。

2.   淘汰与优化:合规处理C、D类员工,优化队伍
对于持续绩效不佳者,严格遵循PIP(绩效改进计划)流程,保留所有书面记录,为后续依法合规的岗位调整或淘汰提供依据。
   工具:《PIP绩效改进计划模板》与《合规操作Checklist》


模块七:课程回顾与行动计划
一、课程回顾
二、制定行动计划

1.   每位学员制定个人《绩效管理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2.   小组分享与承诺,相互监督落实

课纲根据客户需求和现场学员情况,进行调整。

授课老师

穆生一 AI助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提升专家

常驻地:天津
邀请老师授课:13911448898 谷老师

主讲课程:《AI(deepseek)赋能人力资源管理系列课程》《组织进化论:组织架构与职级体系设计》《胜任力模型与任职资格体系搭建》《面试技巧与演讲呈现全解》《金牌招聘官-招聘面试全流程》《告别内耗 业绩暴涨 --绩效考核实战指南》《人才的分层培养与发展技术》《暖心赋能:打造高效团队的关怀之道》《用工法律风险防控》《组织效能与组织结构》《非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穆生一老师的课程大纲

微信扫一扫

T:13911448898

立即
报名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