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老师: 陶娟
常驻地: 北京

从业务痛点到学习产品实战

主讲:陶娟(个人最佳王牌课程)

课程背景

企业调查显示,68%的内训课程,因供需错配被学员评为“无效培训”,课程开发周期长,内容脱离业务场景,内训师在课程开发上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需求失真:大量课程基于领导觉得需要而非真实业务痛点开发,培训需求调研沦为形式,问卷回收率不高。

设计低效:教学目标模糊(如:“了解跨部门协作的重要性”),无可衡量的行为标准,内容结构松散,学员反馈听完依旧不会做,课程开发中的案例陈旧(大量案例来自网络)。

开发冗长:传统课程开发周期长,无法应对业务快速迭代,课件以文字堆砌为主,互动设计占比严重不足。

本课程基于ADDIE模型与敏捷开发理念,帮助内训师用轻量化、常态化、数据化方法,赋能内训师快速产出“精准匹配业务需求、高度可落地的学习产品。

课程目标

1、 掌握核心工具:掌握课程开发的主流核心工具(比如:GAPS需求分析、ADDIE模型中各阶段工具),借用工具让课程开发更具效率。

2、 成为业务伙伴:让绝大多数内训师转型成为业务伙伴角色,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开发导向,助力绩效实现。

3、 掌握开发认知:利用敏捷课程开发的思维设计课程,大大的节约开发周期和员工行为的改善;建立“以终为始“的开发思维,从内容搬运工转型为学习体验设计师。

适合对象企业专职/兼职培训师、课程开发人员、培训管理者、业务专家(SME)

课程时长

1、2天版(6小时/天,共12小时):完整课程开与路演

2、深度版(工作坊):学员课程内容过课(说课),5门/天(含课程内容的初稿+课程内容的修改定稿,并有相应的模板与展示)

授课方式(授课、工作坊,内训、公开课、线上均可)

1、 模型与敏捷融合:以真实业务问题为课程起点,形成场景化、问题化的课程设计理念,同时用“最小可行课程(MVC)理论加速开发进度。

2、 敏捷迭代:每门课程做到“开发→测试→迭代”闭环产出,2天产出3-5门精准匹配业务需求的课程原型。

3、视觉革命:除了掌握正常的课程开发工具外,还有手绘视觉笔记、思维脑图,等多元呈现技术的学习和展现,让课程丰富多彩,呈现效果多样化。

3、 AI辅助提效:AI完成课程开发中的需求分析、案例生成、测试题设计等环节的设计工作,运用工具让课程开发效率倍增,确保最大化培训效果。

4、 工具落地:课程中提供填空式模板及拓展阅读等可供学员直接使用的工具,降低操作门槛,让学员在课堂中体验沉浸式学习,课后复习应用更高效。


课后工具包

《知识工具火花集》

《课程四级体系大纲模板》

《学员手册模板》

《讲师手册模板》

培训大纲(每环节的练习都会有对应的任务和评价表,见最后的样例表单,共6任务)

模块一:课程开发是不是就是做个PPT?——课程开发的概念与底层认知

一、课程开发的本质

1.一个有章可循有渐进过程

2.一个不断反馈与完善的过程

案例:《于千人之中做一个好匠人》的启示

二、课程开发的ADDIE模型

1.课程需求分析(Analysis)→课程大纲设计(Design)→课程教材开发(Development)→课程内容实施(Implement)→课程效果评价(Evaluation)

练习:3分钟阐述你的岗位职责,你会如何进行?

 

模块二:(需求)如何让课程对准业务的“靶心”?——精准定位学习需求的4层诊断

一、需求分析目的

准确地描述学员现状和要求之间的差距,并运用培训的方法去缩小差距。

案例:Segway的失败给我们的启示

二、四类人员的需求分析及关注点

1.受训学员

l 这门课是不是形式新颖、不枯燥,不会浪费时间

l 讲师水平如何?课程怎样,以及对工作有没有帮助

l 会不会无聊或者很难操作

2.学员上级

l 能够解决目前的问题

l 课后员工是否就可以独当一面

3.培训部门

l 课程费用,且自己是否需要投入很多时间

l 希望借此机会让领导意识到培训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希望在其他部门树立威信,同时希望树立“有问题找培训”的意识

4.公司高管

l 跟组织的经营目标与战略是否有关

l 上课有没有用

l 能否通过培训使员工统一认识

案例:用企业真实案例明确四类人群对课程的定位及要求

三、组织需求诊断的GAPS模型

目标(Goal)→现状(Actual)→问题(Problem)→解决方案(Solution)

案例:某零售企业通过GAPS分析锁定“门店陈列不规范”真问题

四、四类需求分析方法及优劣势分析

1.现场访谈

l 优点

能够得到访谈对象的及时反馈

信息也更加深入、直观、丰富

l 缺点

会有大量的信息需要筛选

因时间、地域的限制可能造成访谈的样本较小

2.问卷调查

l 优点

信息量大,有针对性,易于汇总

抽样范围广,成本低

l 不足

真实性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回收率低,问卷设计的专业度要求高

3.电话访谈

l 优点

快捷、方便、反馈及时,成本低

适合基础信息的收集、诊断和调研阶段

l 不足

时间成本高,真实性不确定

需要有较高的访谈技巧

4.网络沟通

l 优点

双向沟通,反馈及时,成本低

资料可以及时传输,记录便于整理

l 不足

时间成本高,信息真实度有待于进一步验证,而且样本数量会较小

演练:准备新员工培训,进行了访谈,形成了访谈提纲,你获得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模块三:(设计)如何构建“学完就能用”的课程骨架——以终为始的结构化设计

一、教学目标撰写

1.ABCD法则:

Audience(对象)→Behavior(行为)→Condition(条件)→Degree(标准)

2.对比案例:“了解沟通技巧”VS“能在跨部门会议中应用3F倾听法,实现80%的议题共识“。

3.工作坊:将知识要点改写为ABCD教学目标

二、课程名称设计

1.模型量化法

案例:《六顶思考帽》

2.以小见大法

案例:《颠覆五秒》

3.真知灼见法

案例:《赢在主动》

4.形象比喻法

案例:《苹果加橘子》

5.问题悬念法

案例:《如何选用预留人才?》

练习:根据开发的课程,将课程名字进行设计

三、内容结构设计

1.元素并列法、流程设计法、时间顺序法、英文组合法、空间顺序法、形象借喻法

案例:领导力课程的每种方法的运用

2.工作坊:将课程的逻辑结构输理一下,形成思维脑图(每15分钟设计一个互动峰值)

 

模块四:(开发)如何让枯燥内容变“学习体验”?——敏捷开发与体验升级

一、最小可行课程(MVC)开发

1个核心问题+3个知识点+1个工具+1个测评

案例:15分钟《高效团队建设》课程分析

工具:课程设计五线谱

二、多感官材料设计

1.视觉与听觉:10种教学活动的设计(如:视频冲击、角色扮演)

2.讲师手册+学员教材:PPT主义+AI等高科技的方法

3.课程大纲:四级体系的大纲构成

工具:AI工具的运用+大纲模板

三、互动机制嵌入

1.即时反馈:扫码答题/弹幕讨论

2.游戏化设计:积分勋章/团队PK

演练:为现有添加1个游戏化互动环节

工具:用AI辅助生成案例分析结果

 

模块五:(实施)如何让课堂成为“能量场”?——从交付到转化的关键动作

一、突发状况应对

设备故障/学员挑战/时间失控

角色扮演:处理“这与工作无关“的学员质疑

二、学习迁移设计

课后30天行动计划+直属上级辅导清单

案例:某销售技巧培训通过“日签打卡“实现知识转化

 

模块六:(评估)如何用数据证明课程价值?——持续改进的评估体系

一、四级评估落地

1.反应层:表情识别AI分析+情感化评分(如:用emoji表达感受)

2.行为层:直属上级的“行为改变观察清单“

二、敏捷迭代机制:

每周课程优化会(保留/删除/新增/改进)

案例:某产品培训每月迭代一次

 

模块七:实战演练与认证考核(内容说课)(定制化,可选

1、开发冲刺

每组基于真实业务问题,7小时完成课程开发

交付物:课程大纲+1个核心教学片段+学员手册

2、路演评审(说课)

业务部门负责人从“实用性/创新性/落地性“三维度打分

AI辅助评估:通过学员初评结合实现给出分数评估,并提供整体评价结果说明

3、定制化选项

行业专属版:制造业(实操类课程开发)/银行业(场景化课程开发)

增加“课程IP化“模块(视觉化设计/讲师手册/学员手册)

提供课程开发全套制度、流程

授课老师

陶娟 领导力与组织绩效提升专家

常驻地:北京
邀请老师授课:13911448898 谷老师

主讲课程:领导力/组织绩效/人力资源/沙盘模拟

微信扫一扫

T:13911448898

立即
报名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