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老师: 马兆林
常驻地: 北京

主讲:马兆林

【课程目标】

2025年增量政策的核心逻辑是“底线思维+超常规逆周期调节”,通过财政货币协同、消费与投资并重、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回升”的三重目标。短期需应对关税冲击与内需不足,中长期则聚焦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与收入分配改革,为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本课程掌握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政策应对逻辑。 

【课程时长】3小时 

【课程大纲】

一、中美冲突AI、关税与全球产能重置 

1. 美国关税政策推演:  

    四种可能情景(部分关税、全面壁垒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转口贸易、区域合作与“去美国化”供应链的应对策略。  

    全球分工割裂与重复建设导致的产能冗余。  

    情景模拟:若中美贸易中断,通缩与通胀压力如何传导?

2. AI技术革命的机遇与局限:  

    效率提升 vs 就业替代效应。  

    中美在算法、算力、数据三要素的竞争格局。  

    工业机器人部署增速(中国 vs 全球)。  

    小组讨论:AI如何创造“新需求”而非仅优化存量?  


二、2025年中国经济现状与挑战  

1. 增长动能分析: 

    外需拉动(净出口)的可持续性。  

    名义GDP与实际GDP的“统计幻觉”问题。  

2. 关键矛盾:  

    产能过剩与通缩压力。  

    汇率、通胀与政策的“三均衡”目标冲突。  

    数据解读:20232025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表。   


三、 2025年中国经济增量政策解读

 1、财政政策:加码扩张,聚焦“两重”与“两新”

提高赤字率与扩大债务规模 

2025年财政政策定调“更加积极”,财政赤字率预计从2024年的3%提升至3.5%4%,广义赤字率或接近10%。

优化债务结构与风险化解 

通过置换存量隐性债务(6万亿额度)、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行资本金(预计1万亿)等方式,降低地方债务压力,腾出资金空间支持高质量发展。

2. 降准降息与流动性管理 

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转为“适度宽松”

结构性工具定向支持  

3. 消费提振:内需为核心,政策工具多元化

消费补贴与收入保障  

   以旧换新扩容:家电、汽车、家装等领域补贴政策扩围,2025年或新增手机、智能设备等品类。  

   收入修复:通过稳就业、提高养老金标准、发放消费券等方式,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

房地产与股市的联动稳预期  

   楼市:取消限购、降首付比例,释放改善性需求。 

   股市:发挥“平准基金”作用,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增持

4.  产业与创新:新质生产力培育

科技与制造业升级  

 财政资金倾斜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如AI、量子计算、生物制造等领域。

绿色经济与基建协同  

   清洁能源(如世界最大水电站群发电量增长7%)、充电桩全覆盖(高速公路覆盖率97%)等绿色基建加速落地,推动“双碳”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增长结合。

授课老师

马兆林 移动互联网顶层赢利智慧研究院院长

常驻地:北京
邀请老师授课:13911448898 谷老师

主讲课程: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分析与实践,传统商业、制造业转型

马兆林老师的课程大纲

微信扫一扫

T:13911448898

立即
报名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