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李沛贤老师
【课程背景】
大量 “95后新生代” 员工涌入企业,然而他们却频繁离职,致使企业面临居高不下的 “流失率”。面对这一现象,显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员工缺乏责任心,亦或是职业素养欠佳。在信息爆炸、选择众多且95后热衷于彰显个性的时代,管理者亟需掌握正确引导、理解、任用及留住95后员工的方法,这也正是本次课程培训与解析的核心所在。管理者和员工的关系恰似共舞,唯有双方都愿意适时调整自己的节奏,这支舞才能跳得和谐优美。鉴于彼此存在诸多差异,为了跳出精彩舞步,我们自然要不断调适自身,以契合对方,融入全新的工作生活模式。
本课程聚焦于如何提升生产力,助力95后员工成长与成熟。回顾中国经济过往的发展历程,劳动型员工生产力的提升是过去三十年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经济发展则更多地依赖知识型员工生产力的提高,95后员工大多属于这一范畴。因此,课程着重探讨如何提升95后的生产力,而非致力于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与个性特点 。
【课程特色】
引导学员深入理解 95 后成长背景与思维,精准把握员工特性。
引导学员掌握创新管理思路,实现管理模式向契合 95 后转变。
引导学员学会借助 PDP,与不同性格 95 后高效沟通并引导。
引导学员收获多维度激励手段,有效提升 95 后员工积极性。
通过互动研讨,引导学员探索出适配 95 后的实用管理方法。
【课程收益】
深度剖析成长背景:全面解读 95后成长的时代、社会、家庭背景,深入探究其思维特点,助力管理者精准把握员工特性。
多元管理模式变革:提供 “三把钥匙”“三大轻功” 等创新管理思路,实现从传统管理向契合 95后特点管理模式的转变。
沟通引导实战性强:借助 PDP人格特质测量,传授与不同性格95后沟通技巧及全程引导策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丰富激励方法实战:涵盖薪酬、福利、社交等多维度激励手段,详细阐述各激励法实施要点,助力提升员工积极性。
强调互动研讨:设置多个研讨环节,结合案例与演练,促进管理者交流经验,共同探索适合 95后的管理方法 。
【课程对象】
在企业中承上启下负责带领团队承接组织战略落地和辅导新生代员工的各级管理者
特别适合对新生代员工进行带教辅导的企业导师等
【课程时长】
可安排2天标准版训战结合课程(案例讲授+视频分析+角色扮演+实战研讨+工具训练)
可安排1天精华版线下内训课程(无法做到深入的实战研讨和工具训练)
可安排3-6小时线上课(方法工具讲授为主,快节奏弹幕提问解答)
【课程大纲】
课程暖场
开场破冰:讲师资质和经历介绍,建立链接
教学共识:对课程的特色和学习目标进行澄清,达成共识
进入状态:公布积分机制,构建团队PK氛围,激发学员学习动力
第一部分新生代的成长背景
1.“背景”成长史
新生代成长的时代背景
新生代成长的社会背景
新生代成长的家庭背景
研讨:去标签化,谁最需要改变?
2.“三观”发展史——新生代的思维特点
自我表达的价值观
崇尚民主的人生观
多元选择的世界观
研讨:哪位导师适合他?为什么?你的团队有没有类似的员工?应该怎么管理?
3.“十二大”综合症——新生代职场表现
新生代职场的“三高”与“三低”
新生代职场的“三喜”与“三不喜”
4.与青春对话——新生代的思想需求
新生代大数据调查
新生代的心理需求
新生代的职场需求
案例:新生代入职30天关怀
演练:主管精准关怀团队新生代员工
第二部分新生代管理创新与变革
1.管理创新变革——“三把钥匙”解心结
从控制走向对话
从改造走向改善
从偏见走向欣赏
2.管理创新变革——“三大轻功”开心门
软化冲突——变硬着陆为软着陆
淡化权威——变“高大上”为“小亲新”
强化边界——变潜规则为显规则
研讨:针对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应该采用哪种管理模式?具体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是什么?
3.创新管理方法——“三大招式“真落地
推行敏捷管理、发挥创新能力。
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提升工作透明度。
实施自主管理机制:培养责任感
研讨:针对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应该采用哪种管理模式?具体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是什么?
第三部分新生代沟通与引导
1.高效沟通
PDP动物特质测量与应用
如何与不同性格特质的新生代进行有效沟通
与新生代员工沟通的本质
明沟与暗沟,同理心应用
与新生代沟通的三原则
与新生代员工沟通的实战技巧与雷区避让
情绪化与事实的处理方法
演练:如何与不同性格的新生代员工进行沟通
2.有效管理行为引领新生代知行合一
岗前引导
你为员工做了什么?
管理者的角色挑战
岗中引导
如何消除员工的恐惧感
新生代员工关怀节点、内容与策略
岗后引导
如何为新生代启动崭新人生
培育与指导的策略
第四部分新生代员工的激励方法实战
1.薪酬激励法
基本薪酬结构设计
绩效奖金与激励效果
2.福利激励法
福利体系构建
弹性福利制度与员工满意度提升
3.社交需求激励法
团建激励法:团队建设活动与团队文化营造
感情激励法:情感关怀与员工归属感提升
宽容激励法:领导宽容与团队氛围塑造
4.社交需求激励法
团建激励法:团队建设活动与团队文化营造
感情激励法:情感关怀与员工归属感提升
宽容激励法:领导宽容与团队氛围塑造
5.尊重需求激励法
尊重激励法:尊重员工个体差异与价值
赞美激励法:赞美技巧与正向反馈
鼓舞激励法:目标设定与鼓舞士气
支持激励法:提供支持与资源保障
信任激励法:建立信任关系与授权管理
奖励激励法:奖励制度设计与实施
授权激励法:授权原则与技巧
6.自我实现需求激励法
愿景激励法:组织愿景与个人目标融合
竞争激励法:健康竞争机制构建
危机激励法:危机意识培养与应对
工作激励法:工作设计与优化
榜样激励法:榜样力量与标杆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