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方柳老师
【课程背景】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当下,持续快速的学习能力已成为职场人士最核心的竞争力。然而,面对海量信息与日益复杂的工作挑战,传统学习方法显得力不从心,普遍存在以下三大困境:
一是学习效率低下:信息过载导致知识获取成本高昂,难以快速构建有效的知识体系,学习进程缓慢……
二是学用转化脱节:学到的知识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有效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价值难以体现……
三是人机协同障碍:没有掌握与AI高效互动的方法,要么盲目依赖AI导致思维惰化,要么完全拒绝从而在效率上落后……
本课程直面上述痛点,以 “革新认知—掌握心法—巧用工具—规避陷阱”为设计思路,系统讲解与AI共学的核心心法、提问技巧及场景化工具,旨在帮助职场员工重塑学习观念,掌握人机协作的学习方法论,显著提升在信息爆炸时代下的知识获取与应用能力,构筑个人的终身学习优势。
【课程收益】
建立AI时代学习新认知:深刻理解从“知识记忆”到“思维培养”的转变,树立“与AI共学”的现代学习观
掌握三大核心学习心法:学会运用“元学习”、“三步走学习法”及“70-20-10”时间分配原则,系统规划个人学习路径
精通高效人机互动技巧:熟练运用“四步提问法”,能精准地向AI提问并获得高质量答案,将AI变为个人专属学习助理
解锁场景化学习工具箱:掌握在快速入门、深度阅读、碎片化学习三大典型场景中,运用国内免费AI工具提升学习效率的实战技能
规避AI学习潜在风险:建立对AI局限性的清醒认知,学会应对“信息幻觉”与避免“思维惰化”,确保学习过程的主导权与批判性
【课程对象】
适用于所有希望在人工智能时代提升个人学习效率、构建核心竞争力、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职场员工与管理人士
【课程时间】0.5天(6小时/天)
【课程方式】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操作演示、小组讨论、实操练习
【课程大纲】
备注:课程的案例和实操练习,都可根据企业客户实际需求和工作场景进行定制
一、重新定义AI时代的学习
1.从“知识记忆”到“思维培养”:学习目标不再是积累信息,而是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
2.从“单打独斗”到“人机协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与AI共学的能力
3.从“被动接收”到“主动探索”:引用台湾人工智慧学校观点,强调主动运用AI是未来学习的关键差异点
二、与AI共学的三大核心心法
1.「元学习」概念(Meta-learning)
学习如何学习。引导学员思考并设计自己的学习策略,而不仅仅是埋头苦学
2.“三步走”学习法
第一步:AI输入:先利用AI工具快速获取该领域的结构化知识和最新资讯
第二步:知识验证:通过同事、导师或行业社群的交流,相关专业文献检索来验证、深化AI提供的知识
第三步:实践内化:在真实项目或任务中应用所学,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终极转化
3.“70-20-10”学习时间分配
将70%时间用于实践,20%用于与AI互动学习,仍需保留10%给书籍、论文等传统学习资源,以保障信息源的准确性和培养独立判断力
三、高效人机互动四步提问法
1.锁定目标:将模糊需求转化为具体学习目标
2.角色设定:为AI分配专家角色以获得专业回答
3.反馈循环:通过持续追问深化理解
4.统整反思:将AI输出整合为个人知识体系
案例分析:以上步骤的场景案例分析
四、场景驱动的AI学习工具箱
1.场景一:如何用AI快速构建一个领域的知识框架?
搭建知识骨架(建立学习框架)
深化理解(多角度解析概念)
查漏补缺(识别并填补知识盲区)
2.场景二:如何让AI帮你‘啃’下难懂的长篇资料?
摘要提炼:快速掌握核心内容
概念解释:理解专业术语与复杂理论
问答互动:通过对话深化理解
3.场景三:如何用进行高效的“躺平”式学习与碎片化输入?
听AI“讲”文章与资料
与AI“聊”天学概念
操作演示:讲师针对以上每个场景现场进行操作演示
实操练习:学员根据给定要求和场景完成练习
五、风险规避与未来展望
1.明确局限
AI在需要身体实践、高度创意和复杂情感互动的领域作用有限
2.警惕风险
重点讲解如何应对“信息幻觉”、避免思维惰化
3.升华主题
再次强调,AI的目的是将人类从知识搬运工解放为思考的创造者,从而实现真正的人的价值
总结、复盘与答疑
1.核心知识点回顾:重点回顾课程核心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
2.学员答疑:针对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真实痛点与难点,进行解答
3.持续精进建议:推荐权威学习资源、日常积累方法和工具
授课老师
方柳 公文写作与职场效能提升专家
常驻地:苏州
邀请老师授课:13911448898 谷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