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企业的效益与员工效能息息相关,员工的效能并不仅仅取决于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压力管理能力。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商业环境中,员工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诸多事项,如果员工面临过度的情绪压力,他们的工作表现、决策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等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这门课程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它旨在帮助员工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同时课程从基本的情压训练出发,扩展到“自我关系、人际关系、事物关系”三个板块,提升具体场景的情绪管理能力。通过课程中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工作效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和竞争力。
课程收益:
● 正确看待情绪,与情绪化敌为友
● 理解情绪的产生机制,找到管理情绪的关键点
● 能识别自己的情绪,并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情绪
● 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 掌握压力的应对步骤,能自主调试压力
● 能运用自我探索工具平衡自己的需求
● 能运用共情等方法更好处理工作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 找到更持续的行动力,积极行动
课程对象:初中级管理层、骨干员工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方式: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视频+现场实操
核心工具:
工具一:认知调整书写表
工具二:价值平衡轮
工具三:人际应对矩阵
工具四: DARE分析表
课程大纲:
导入:情绪与我们
互动讨论:绘制生命线
1. 情绪不能消除,需要看见
2. 情绪不能控制,需要引导
3. 情绪不能用脑,需要用心
第一篇:基础篇--情压管理基础方法
第一讲:重新认识情绪
讨论:世界变化VS人的进化
一、情绪从哪来?
1. 生理:脑架构和躯体意识
2. 环境:外部世界的刺激
3. 认知:对事件的认识和解读
二、情绪的基本分类
1. 初级情绪:喜、怒、哀、怕
2. 次级情绪:内疚、厌恶、嫉妒、羞耻
三、情绪的特性
1. 动态稳定
2. 复杂多样
3. 流动扩散
四、情绪的基本作用
1. 自我保护
2. 社会交往
3. 决策制定
4. 推动行动
第二讲:和情绪做朋友
视频:头脑特工队
一、情绪管理的目标
1. 不是求开心,是能平和看待各种情绪
2. 不是要避坑,是要激发前进的勇气
3. 不是一定要,是看到更多可能性
二、情绪的接纳
1.接纳情绪是必修课
1)缓和情绪 2)提升掌控感 3)促进交流
2.接纳情绪的通用步骤
1)允许
2)正常化
3)具体化
4)自我安抚
工具:情绪接纳书写表
三、情绪的调节(情绪ABC)
1.认知循环
1)外部事件--认知加工--情绪感受--引发行为
2.回避诱发事件
1)改变环境 2)转变注意力 3)转变方案
3.调节认知
1)认知挑战 2)认知培育 3)去灾难化
4.情绪降温
1)社会化支持 2)合理输出 3)转变视角
5.肢体影响
1)调整身体状态 2)增加身体刺激 3)增加体能储备
工具:认知调整书写表
四、情绪的表达
1.情绪表达的难点
1)文化环境的习惯
2)自我保护过强
2.情绪表达的正确打开方式
1)澄清情绪与需求
2)明确双方的界限
3)用“我”表达
4)事实-感受-期待
第三讲:化压力为动力
案例:差点成为冠军
一、面对压力
1.压力应对的两个极端
1)爆发 2)消沉
2.压力应对的核心理念
1)增强掌控感 2)指向未来
二、应对压力的认知技巧
1. 具体的事实性描述
2. 识别自动化思考
3. 提出挑战
4. 聚焦合理想法
三、应对压力的行为技巧
1. 明确态度
2. 定义问题
3. 罗列方案
4. 结果预期
5. 执行评估
工具:压力分解表
第二篇:进阶篇--情压的终极课题是“关系”
第四讲:处理好自我关系——理解自己
互动讲解:通过自画像做自我探索
一、我是谁?
1.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2. 一句话读懂你的行为模式
二、我从哪来?
1. 概念化自我
2. 经验性自我
3. 观察性自我
三、我要去哪?
1. 意义的走向
2. 价值与价值观
3. 平衡自我价值轮
工具:价值平衡轮
第五讲:处理好人际关系——拥抱他人
一、对方眼中的你——期望管理
1. 期待不明:探寻共同期待
2. 期待过高:拒绝-理解-找替代
3. 期待过低:确认和推动
二、你眼中的对方——行为责任管理
1. 把选择权交回给对方:不直接给方案
2. 把决定权交回给对方:不直接做就决定
三、对方眼中的自己——自我认知管理
1. 谨防认知塌陷
2. 学会自我负责
四、你眼中的自己——自我角色管理
1. 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心
2. 区分人和问题
3. 邀请对方参与决策
五、共情三招——双方情绪管理
1. 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心
2. 区分人和问题
3. 邀请对方参与决策
工具:人际应对矩阵
第六讲:处理好事物关系——积极行动
一、行动前的暂停键
1.行为比原因更重要
1)最小化行为方案
2)通过信任建立自信
3)给予时间
2.不改变的好处
1)有时候问题变成了解决方案
2)改变或许意味着对现在的不认同
3.用不变促动改变
1)再大的胜利也是小胜利的叠加
2)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的胜利
3)不要在胜利面前停下来
二、让行动更轻松
1.“部分责任”心态
1)从抱怨到自我负责
2)适当宽容也是一种责任
2.“实验者”心态
1)有失败的准备
2)思考更有效的方法
3)重数据而非重感受
4)足够安全可控
3.促成行动
1)从FARE到DARE
工具:DARE分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