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老师: 张屹
常驻地: 成都
擅长领域: TTT培训师

课程背景: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广泛传播的过程。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把一个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在企业中,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管理的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过程。然而,沟通不良几乎是每个企业都存在的老毛病,企业的机构越是复杂,其沟通越是困难。往往基层的许多建设性意见未及反馈至高层决策者,便已被层层扼杀,而高层决策的传达,常常也无法以原貌展现在所有人员之前。

那么,在日常工作沟通的过程中存在哪些常见的沟通障碍,造成沟通不当。我认为常见的沟通障碍有以下五点原因:

一、“我以为”的主观错误:以为沟通过,别人就清楚了,以为没有反馈就是没有意见了。特别是跨部门的沟通,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更是要注意双方是否理解一致。

二、不敢越级沟通,不敢与高层直接沟通:不少公司员工不敢直接找高层或其它部门总经理沟通,都要上级职能经理的协助。也有部分员工是担心不知如何与高层沟通,因为高层的思维是较发散和概要的,如果谈论解决方案等细节问题,就不敢交流。

三、没有自信,害怕沟通不当或者被拒绝:在工作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一些想法建议,要么思考很久才敢提出来,要么因为紧张,表达不明确,白白延误了好时机。或者需要其他部门协助时,不敢提出来,或者害怕沟通不当。

四、没有提前计划,造成沟通不畅:经常出现这样的时候,要确定某个事项,需要哪个负责人参加,但因为没有提前计划,到时约不到人,结果推迟等待,无谓的增长滞后时间。

五、缺乏系统思维和沟通技巧:很多公司员工凭是个人经验、感觉甚至悟性,缺乏一套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沟通技巧。所以,在沟通协调中,很难让他人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进而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有利支持,甚至出现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显然,沟通障碍,是我们每个人的通病,我们只有学会如何与人沟通,才能在工作中更加高效处理任务,合作共赢,降低沟通成本,提升公司绩效。

本课程将从沟通认知、沟通模型、立场洞察、社交风格类型、高效沟通的步骤等五个方面入手,通过培训+辅导+演练,使公司基层员工、管理者、跨部门同事都能够快速找出最佳的“沟通路径”,掌握并能灵活地运用高效沟通的各种技巧和方法。

 

课程收益:

● 使学员认识到企业沟通障碍的本质,以及在沟通中所担当的角色

● 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工作沟通中的原理和2个沟通模型,掌握高效沟通的方法

● 针对沟通对象的立场,能够运用PIN工具快速洞察背后的需求

● 利用科学方式认识自己的性格特质,快速识别4种沟通对象风格并调整沟通策略

● 通过情景演练,将社交风格策略运用于多种工作中的沟通场景,提升沟通能力

● 掌握面对面沟通的5个步骤和技巧,能够有效地说服他人,软化立场并达成共识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基层员工/主管/经理/培训师/各部门员工/高层管理者……

课程方式:

√ 分组竞争+案例分析+漫游挂图+测试评估+头脑风暴+现场实操演练

√ 工具演练+理论讲解,考核导师手把手带着实操和点评

实用工具:

工具1:《建立沟通信任的4种方法》

工具2:《识别沟通对象的PIN工具》

工具3:《职场社交风格测评量表》

工具4:《职场沟通能量指数测评量表》

工具5:《高效沟通对话准备表》


课程大纲:

破冰活动:走近职场中的沟通场景

导入:认识职场中的沟通

问题互动:沟通是什么?为什么要沟通?沟通是怎样发生的?影响沟通的因素有哪些?

形式:Me-We-Us研讨和分享

沟通的定义:沟通是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1.沟通的4个价值

2. 沟通的2种渠道

3. 常见的4种沟通类别

参考资料:针对四种类别的沟通要点和注意事项

 

第一讲:掌握沟通密码

一、理解沟通发生的原理

1. 信息源            2.编码(发送)    3.沟通渠道

4. 解码(接收)      5.编码(反馈)     6.噪音

二、确保沟通渠道畅通:3个要点

1. 主动开启沟通渠道

2. 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是必要的

3. 用真诚营造融洽的沟通氛围

三、让对方编码无误:5大原则

1. 语言要精炼、清晰、有条理

2. 巧用语言的艺术

3. 确保信息的充分传达

4. 重视非语言信息的应用

5. 做好情绪控制

四、确保解码准确:5点注意事项

1. 集中注意力倾听

2. 不打断

3. 多询问

4. 注意弦外之音

5. 运用同理心

演练:结合PPT中的案例进行分析,然后小组讨论并分享

 

第二讲:理解沟通途径

模型一:沟通漏斗

1.沟通视窗的四个象限

1)公开象限:人我共知

2)隐私象限:人知我不知的3个层次

第一层:又深又黑又秘密(DDS)

第二层:不好意思说

第三层:忘了说

3)盲点象限:我知人不知

4)潜能象限:人我均不知

2.沟通视窗的使用

方法一:自我揭示——将隐私象限转化为公开象限

方法二:恳请反馈——将盲点象限转化为公开象限

方法三:加强沟通——针对公开象限多交流想法

方法四:探索未知——针对潜能区多一些探索和共创

演练:结合PPT中的案例进行分析,然后小组讨论并分享

模型二:信任公式

1. 信任是沟通的前提

2. 信任公式:信任=(可靠度x可信度x可亲度)/自私度

3.建立沟通信任

1)提升可靠度:3个技巧

2)提升可信度:4个技巧

3)提升可亲度:4个技巧

4)降低自私度:2个技巧

案例讨论:他为什么不被信任?

工具1:建立沟通信任的4种方法

 

第三讲:洞察对方立场

一、认识PIN工具

1. Position:对方的立场

2. Interest:对方关注的利害分析

3. Need:深层的需求分析

二、PIN的运用

1. 利与害的分析方法及类别

2. 深层需求的分析方法和类别

三、知己知彼:应用PIN分析常见的四种沟通对象

1. 上级领导  2.跨部门同事  3.下属  4.外部客户

课程练习:结合四个案例背景分组讨论并分享

四、PIN配对:让双赢成为可能

1. 分析自己的PIN

2. 进行PIN配对

案例教学:他是如何配对的?

工具2:《识别沟通对象的PIN工具》

 

第四讲:识别对方风格

一、认识社交风格模型

社交风格:是指沟通对象的某些行为长时间在社交环境中被反复强化,会形成一种信念:必须/应该/只有这样才是对的、好的。这种信念深深影响个体的言行,并在沟通中形成鲜明、独特、直观且易识别的风格。

1. 了解自己的风格:社交风格测试

2.沟通风格的两个维度

1)自我主张   2)情绪反应

工具3:《职场社交风格测评量表》

二、四种社交风格类型

1.支配型

1)4个特征    2)3大沟通策略

视频:看电影讨论和总结支配型的特征

2.分析型

1)5个特征    2)4大沟通策略

视频:看电影讨论和总结分析型的特征

3.社交型

1)4个特征    2)5大沟通策略

视频:看电影讨论和总结社交型的特征

4.稳健型

1)3个特征    2)2大沟通策略

视频:看电影讨论和总结社交型的特征

判断练习:这个沟通对象属于什么风格

漫游挂图:小组共创并轮流点评指导

三、一句话说服:改变对方立场的技巧

1. 不同社交风格最看重什么?

2. 认识自己的沟通能量指数:测评

3. 一句话说服:感性出发+理性结尾

工具4:《职场沟通能量指数测评量表》

 

第五讲:赢在当面沟通

第一步:激发沟通兴趣

1. 激发兴趣的开场白

2. 开场5种方式——让对方愿意跟你聊

练习:结合你的案例,制定你的开场白

第二步:确认对方需求

游戏活动:认识提问和倾听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1.高质量提问技巧:清楚对方的需求

1)认识3种类型提问

2)常用4步漏斗提问流程和步骤

练习:结合你的案例,制定你的问题

2.有效倾听技巧:让对方愿意说出来

1)认识倾听的5个层次

2)常用6种倾听方法介绍

练习:结合你的案例,两人一组提问,练习倾听技巧

第三步:分享个人主张

讨论:问什么别人不听你讲话……

1. 打动人心的表达方式——FABE法

2.结构性说服FABE技巧:改变对方观点

1)Feature:你的方案和观点客观存在的特性

2)Advantage:这些特性比其他方案和观点有何优势

3)Benefit:这些优势对对方有何好处

4) Evidence: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

3. 准备FABE的5点注意

练习:结合你的案例,撰写你的FABE

第四步:解答对方疑惑

1.分清两种疑惑

1)问题    2)顾虑

2.四步处理对方的疑惑

1)澄清     2)确认      3)回答     4)过渡

练习:结合你的案例,准备对方的潜在顾虑及应对话术

第五步:双方达成共识

1. 缔结的8种信号

2. 邀约对方达成共识的5个方法

3.对方的三种态度及回应方式

1)冷漠     2)同意     3)考虑

话术:邀约共识的话术及要点

练习:结合你的案例,撰写缔结的话术

工具5:《高效沟通对话准备表》

全班练习:先两人一组进行沟通对话,然后全班展示

尾篇:课程总结与回顾

授课老师

张屹 TTT培训实战专家,某世界500强企业 | 培训副总监

常驻地:成都
邀请老师授课:13911448898 谷老师

主讲课程:TTT、课程开发、授课技巧、经验萃取、内训师能力提升、PPT制作、演讲表达、高效沟通等

微信扫一扫

T:13911448898

立即
报名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