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近年来,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金融产品与服务日益多元。然而,金融消费者权益受损现象频发,如:个人信息被不当收集、滥用,金融产品销售时存在夸大收益、隐瞒风险的误导行为,以及不合理的收费项目等。消保9号令等一系列监管政策的颁布,意在强化银行金融机构责任,规范市场秩序。但部分银行工作人员对新规理解不深、执行不力,亟待加强学习。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飞速进步,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从传统的电话诈骗、短信诈骗,演变为利用AI深度伪造技术、虚拟货币等进行诈骗。银行作为资金流转的关键环节,常成为电诈分子的目标,不仅威胁消费者财产安全,也给银行声誉和运营带来巨大风险。银行员工急需提升反电诈专业能力与防范意识。
基于此,本课程旨在帮助银行金融机构员工深入领会消保9号令及最新金融监管要求,全面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强化反电诈实战能力,切实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课程收益:
●掌握法规精髓:透彻理解消保9号令及相关金融监管要求的核心条款、立法意图与精神实质,精准把握法规要点。
●强化消保能力:熟练掌握在金融产品设计、销售、售后等全流程中,切实保护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各项权益的方法与技巧。
●提升反电诈技能:熟知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的原理、特点和识别方法,掌握有效的防范策略与应对措施,能够及时发现并阻止电诈行为。
●学会纠纷处理:掌握科学、高效的金融消费纠纷处理流程与沟通技巧,善于运用协商、调解、仲裁等多种方式化解矛盾,提高客户满意度。
●增强风险意识:深刻认识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反电诈工作对银行稳健运营、声誉维护的重要性,时刻保持警惕,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促进合规经营:将监管要求融入日常业务操作,确保银行各项业务严格遵循法规开展,推动银行合规稳健发展。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支行行长、客户经理、理财经理、大堂经理及柜员
课程形式: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课堂研讨
课程大纲:
课程导入
热点案例剖析:某大型国有银行因消费者信息管理不善,导致大量客户信息泄露,进而引发客户资金被盗刷的案例分析
课堂研讨:什么是法律风险?法律风险的特点是什么?法律风险为何会转化为损失?
第一讲:监管与新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解读
一、背景——银行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背景解读
1. 消费者与金融消费者的概念与范围
2. 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理念的形成
3.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4.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及管理规范
二、监管——监管动态与趋势分析
1. 消保工作现状
2. 最新监管形势分析
3. 监管重点检查方向
4. 未来监管趋势分析
案例分析:某银行理财纠纷败诉案——对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则要充满敬畏!
三、新规——消保9号令核心内容解读
1. 消保9号令出台的行业背景与核心目的解析
2. 核心条款详解
3. 与旧规对比分析
四、协同——相关法规协同解读
1. 其他重要消保法规解读
2. 不同法规之间的关联和互补关系
课堂研讨:如何提前布局,调整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
第二讲:金融消费者享有的八大权利及案例分析
一、知情权
案例分析:某银行理财信息披露不全案例
二、自主选择权
案例分析:银行工作人员办理贷款业务时搭售保险案例
三、公平交易权
案例分析:银行代理收费未按规定标准执行案例
四、安全权
案例分析:理财资金违规投向案例
五、求偿权
案例分析:银行卡被盗刷,责任如何承担?
六、受教育权
案例分析:金融机构未对消费者进行必要的金融知识普及案例
七、受尊重权
案例分析: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对办理业务的才能年消费者态度恶劣案例
八、金融信息隐私权
案例分析:银行泄露客户个人信息引发的纠纷案例
课堂研讨:不同业务场景下如何依据相关法规判断银行行为是否合规以及如何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三讲:实践与防范:消费者权益保护实践
一、产品设计与销售中的权益保护
1. 产品设计的合规要点
2. 金融产品销售的标准化流程
3. 常见的误导销售行为及其危害
课堂研讨:如何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等措施,有效防范误导销售行为的发生?
二、客户服务中的权益保护
1. 优质客户服务的标准与要求
2. 客户信息安全保护措施
3. 个性化服务与权益保障的平衡
案例分析:银行工作人员通过在日常监测中发现客户账户短时间账户操作异常,采取行动成功阻止电诈发生的案例呈现
三、投诉处理与纠纷化解
1. 常见的投诉类型及特点分析
2. 投诉处理流程与规范
2. 沟通技巧与情绪管理的方法
3.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途径
案例分析:某股份制银行因理财销售误导引发大量客户投诉的案例深入剖析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评级标准条款解读
1. 考核项目
2. 考核指标
3. 评价内容
4. 评分标准
课堂研讨:银行消保自评要点
第四讲:基础与要求:反电诈基础理论
热点案例剖析:典型的“冒充公检法”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分析
一、电诈的定义、特点与常见形式
1. 电信诈骗的法律定义与范畴界定
2. 多维度深入分析电诈的特点
3.常见金融电诈类型的作案手法和流程
1)电子银行诈骗
2)自助设备诈骗
3)虚假贷款诈骗
4)非法集资诈骗
二、电诈的发展趋势与危害
1. 技术驱动下的电诈演变
2. 社会经济影响剖析
3.金融行业面临的挑战
1)电诈给金融行业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2)银行在反电诈工作中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反电诈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要求
1. 电信网络诈骗的司法解释和专门法律规定
2. 银行金融机构在账户管理、交易监测、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3. 银行金融机构反电诈合规操作指南
4. 日常业务中应遵循的操作规范和流程
案例分析:十种类型的诈骗形式及应对的案例分析
第五讲:防范与联动:反电诈实战技巧
一、业务环节中的电诈风险识别
1. 开户环节的风险把控
2. 开户环节常见的风险点和应对措施
3. 转账汇款业务监测
4. 发现异常转账时的应对措施
5. 网络银行与移动支付安全防范措施
课堂研讨:如何开展防诈骗提示劝阻工作?
二、银行防电诈七步工作流程
1. 一听
2. 二看
3. 三问
4. 四提醒
5. 五看账
6. 六核对
7. 报警
案例分析:某国有银行通过系统监测拦截一起大额电诈转账的案例分析,详细介绍银行在发现异常转账后的处理流程。
三、警银协作与社会联动
1. 警银协作机制建设
2. 银行在协作机制中应承担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课堂研讨:如何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形成打击电诈的合力?
案例分享:警银协作成功拦截电诈案件的典型案例
3. 社会联动在反电诈工作中的重要性
课堂研讨:银行如何与政府部门、社区、企业等合作开展反电诈宣传教育活动?
四、技术手段与大数据应用
1. 技术创新与风险防范
2. 银行常用反电诈技术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课堂研讨: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电诈风险的实时监测和精准预警?
3. 大数据在反电诈中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课堂研讨: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反电诈策略?
六、研讨与提升:综合案例研讨与课程总结(1.5小时)
1.复杂案例呈现
1.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电信网络诈骗的综合性复杂案例分析
2. 分组讨论与分析:围绕案例进行多角度的深入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2.研讨点评
1. 分析各小组方案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2. 关键知识点和实践要点
3.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反电诈工作有机结合,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银行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银行防范诈骗专项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课程总结回顾
1.重点内容回顾
1)消保9号令及相关法规要点
2)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践方法
3)电信网络诈骗的类型与防范技巧
4)警银协作机制
2. 互动问答与学习成果总结
授课老师
蒙华 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与反洗钱实战专家,20+年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高管实战经验
常驻地:柳州
邀请老师授课:13911448898 谷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