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令工程让AI为你高效打工
主讲:张伟老师
【课程背景】
在人工智能深度渗透职场的今天,AI工具已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核心引擎。然而,一个普遍痛点始终存在:为什么同样的AI工具,有人能快速输出精准结果,有人却陷入“无效对话”的循环? 这一问题的答案,直指未被充分重视的关键能力——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一、AI工具普及背后的效能断层
数据显示,尽管企业使用AI后效率平均提升40%,但仍有65%的团队因指令模糊导致输出质量不稳定。例如:
· 公文写作场景:员工输入“写一份通知”,AI生成泛泛而谈的文本,需人工反复修改;而掌握结构化指令的同事,通过明确背景(如“面向供应商的延期交货通知”)、限定格式(“分点说明原因、调整方案及补偿措施”),10分钟即可生成可直接发送的标准化文件。
· 营销决策场景:某品牌要求AI“策划促销活动”,得到同质化方案;但通过提示词植入品牌调性(“国潮风格”“Z世代偏好”),AI可输出引爆社交传播的创意。
这些问题的本质,是多数用户仍将AI视为“黑箱”,仅依赖直觉指令,却未掌握与机器协作的科学方法。
二、提示词工程:人机协作的“双向翻译器”
AI输出质量80%由输入精准度决定。提示词工程的核心,是通过结构化指令将人类意图转化为机器可执行的逻辑链条,其价值体现在两大维度:
1.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
· 流程重构:某电商企业通过标准化客服提示词模板,将机器人问题解决率从58%提升至89%,单月节省成本超200万元;
· 风险管控:政务部门用限定性指令(如“禁用绝对化表述”“引用2023年最新政策条文”),使AI生成的政策文件格式错误率下降90%。
2. 个体竞争力的分水岭
· 能力代差:初级用户输入“写会议纪要”,AI输出流水账;高阶用户通过“角色指令”(如“作为资深秘书,提取3项关键决策、5条待办事项并按优先级排序”),直接生成可执行文档,效率提升3倍。
· 案例对比:某咨询公司未受训顾问的AI报告合格率仅32%,经提示词培训后跃升至91%,项目周期缩短50%。
三、课程使命:从“工具使用者”到“AI策略设计师”
《结构化提示词引爆AI生产力》的诞生,源于三大趋势需求:
1. 破解规模化应用难题
企业常面临“个别员工会用,团队难复用”的困境。
2. 应对技术演进挑战
随着大模型从“生成助手”升级为“决策智能体”,提示词需从单一指令升级为动态交互体系。
3. 规避安全与合规风险
模糊指令易触发模型幻觉(如生成夸大宣传文案)。
四、为什么这门课至关重要?
在AI重构工作流的时代,提示词工程已非技术专家的专属技能,而是职场通用语言:
· 对个人,它是**“超级个体”**的通行证——用精准指令调用AI高级能力(多模态生成、复杂推理),单兵效能比肩传统团队;
· 对企业,它是**“数智化基建”**的基石——通过标准化提示词库,实现从营销创意到战略决策的全链路提效。
从让公文“一次通过率”提升50%,到使营销活动ROI突破300%,其起点皆始于一句精心设计的提示词——这正是本课程的核心价值。
【课程收益】
掌握结构化提示词设计能力:熟练运用BITS法则(背景-身份-任务-限定),精准表达需求,AI输出一次通过率提升60%以上。
实现跨场景高效应用:覆盖公文写作、营销策划、数据分析等10+高频场景,输出即用型模板,单任务处理效率提升50%-300%。
构建企业级AI工作流:设计标准化提示词库,实现团队协作效能跃升,某企业客户服务响应速度从2小时缩短至15分钟。
节省时间与成本:每周减少3-5小时无效AI对话,营销团队通过精准指令生成爆款内容,单次活动策划周期压缩40%。
【课程特色】
实战导向,即学即用:50%课堂时间用于案例分析与工具实操(如“AI生成合规合同”“爆款文案指令优化”)。
模块化设计,灵活适配:按“基础指令→场景深化→企业协同”分层教学,支持按需组合课程模块。
数据驱动效果验证:每章节配备量化练习(如“将模糊需求转化为结构化指令,对比前后输出质量”),即时反馈学习成果。
【课程对象】
企业管理者:
CEO/部门总监:需通过AI标准化提升团队效能,构建数智化工作流。
业务骨干:
市场/运营/HR:高频使用AI生成内容、策略,追求精准度与合规性的一线人员。
技术赋能者:
数字化转型官/IT主管:负责企业AI工具落地,需打通多部门协作壁垒。
专业岗位:
律师/咨询顾问:依赖AI辅助文书、报告生成,要求零法律漏洞的专业人士。
超级个体从业者:
自媒体/创业者:需单人高效调用AI多模态能力,实现“一人企业”模式。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一、为什么正确的AI思维,决定人机协作的成败?
1. 破解6大认知误区
误区1:模型版本选择错误
案例:用R1处理日常聊天(耗时5分钟分析“明天吃啥”) vs 用V3生成金融报告(漏关键数据)
正确思维:
n 工具:V3/R1选择流程图(根据任务复杂度/时效性/预算决策)
n 口诀:“简单任务用V3,深度思考选R1”
误区2:单一大模型依赖症
案例:某自媒体仅用DeepSeek生成视频文案,点击率不足1%;结合Midjourney生成视觉+剪映合成后,点击率提升至12%
正确思维:
n 工具:多工具协同清单(文案/绘图/视频工具匹配表)
n 方法论:“生成-优化-组合”三段式工作流
误区3:过度信任AI输出
案例:某企业直接使用AI生成合同,因条款漏洞损失50万
正确思维:
n 工具:人工复核检查表(法律/数据/逻辑3大维度)
n 口诀:“AI生成初稿,人类终审把关”
误区4:期待一次性完美结果
案例:模糊指令“写产品说明”需修改5轮 vs 结构化指令“分三步描述核心功能”一次通过
正确思维:
n 工具:多轮对话设计模板(澄清问题+反馈优化+版本对比)
误区5:企业转型必须高投入
案例:某超市用提示词优化客服机器人,0成本将问题解决率从58%提升至89%
正确思维:
n 工具:低成本AI改造路线图(优先落地高频/高价值场景)
误区6:指令模糊是常态
案例:京东零售用BITS法则设计用户运营指令,复购率提升23%
正确思维:
n 工具:指令清晰度评分卡(背景/身份/任务/限定四维度量化)
2. 人机协作的黄金框架
角色分工:人类定义问题边界,AI提供解决方案
案例:某咨询公司用“人类提需求-AI生成-AI自检-人类终审”流程,报告产出效率提升3倍
迭代心法:
n 工具:指令优化看板(记录版本/效果/调整建议)
n 口诀:“一次指令打基础,三轮迭代出精品”
二、什么是提示词工程的核心价值?
1、什么是提示词工程
2、提示词工程的意义
3、提示词工程特征
案例说明提示词工程特征
4、AI高手在提示词上的优势
懂提示词原理
懂提示词调优
高提示词质量
5、提示词工程高手的特征
擅长写结构化提示词
三、如何用DeepSeek结构化提示词(BITS)实现降维打击?
1、结构化提示词的指令结构(BITS法则)
背景指令(Background)
身份指令(Identity)
任务指令(Task)
限制指令(Scope)
2、结构化提示词的组成
什么是标识符
什么是属性词
指令具体内容
3、背景型指令
背景型指令的意义
背景型指令的结构
What/Why/Where/Who/When 法则
背景型指令的结构模板
背景型指令的典型案例
4、身份型指令
身份型指令的意义
身份型指令的结构模板(RSA法则)
身份型指令的写法
身份型指令的案例
5、任务型指令
初阶任务型指令的典型案例
n 优先级指令
n 类比推理指令
n 多模态融合指令
n 逆向工程指令
n 假设推演指令
n 跨领域指令
n 动态迭代指令
n 矛盾调和指令
n 预测指令
n 批判性指令
高阶阶任务型指令
n 反向提问(Counterfactual Inquiry)
n 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n 角色扮演(Interactive Role-Play)
n 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
n 样本提示(Prompt Sampling)
四、如何用DeepSeek结构化提示词(BITS)实现降维打击?
提示语链的概念和特征
提示语链的核心方法
案例:写短视频文案
n 爆款文案(开头)
n 爆款文案(正文)
n 爆款文案(结尾)
五、提示词常见误区
1、迭代陷阱:期待一次性完美结果
过度复杂的初始提示语—
n 采用增量方法,从基础提示语开始,逐步添加细节和要求
对初次输出结果不满意就放弃—
n 主动寻求反馈,要求AI对其输出进行自我评估,并提供改进建议
缺乏对AI输出的分析和反馈—
n 准备多轮对话,设计一系列后续问题,用于澄清和改进初始输出
2、幻觉陷阱:当AI开始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AI提供的具体数据或者事实无法验证
n 输出中包含看似专业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术语
n 对未来或不确定事件做出过于具体的预测
应对策略
n 明确不确定性:鼓励AI在不确定时明确说明
n 事实核查提示:要求AI区分已知事实和推测
n 多源验证:要求AI从多个角度或来源验证信息
n 要求引用:明确要求AI提供信息来源,便于验证
3、过度指令和模糊指令陷阱:当细节淹没重点,或者意图不明确
提示语异常冗长或者过于简短—
n 平衡详细度,提供足够的上下文,但避免过多限制;
n 明确关键点,突出最重要的2-3个要求
频繁需要澄清或者重新解释需求—
n 采用结构化格式,用清晰的结构的来组织需求;
n 提供示例,如果可能,给出期望输出的简短示例。
授课老师
张伟 企业AI应用与智能体落地专家,曾任:西门子数字化事业部总监
常驻地:北京
邀请老师授课:13911448898 谷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