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视频化成为主流的表达方式,视听作品尤其是短视频创作越来越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随着5G技术和AI技术的发展,媒体行业已经进入了视频化表达、智能化引领的时代所以无论你是普通的老百姓,还是专业的媒体人,掌握用专业摄像机、有视频记录功能的单反相机、智能手机等工具来拍摄画面,形成视听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就显得非常必要在电视摄像“飞人寻常百姓家”的过程中,有人忽略了它的专业性,认为“摄像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只要把人和物框进画框来就可以了,不存在艺术和美的问题”其实不然,在电视摄像领域,对于被摄的人和物,摄影师不仅要“拍到”,而且必须力求“拍好”“拍到”是摄像工作的基本要求,“拍好”才是摄像工作的艺术追求任何艺术形式的表现都不能只停留在简单记录对象,使受众在生理上悦目悦耳的最低层面,还应通过艺术作品使受众在心里上实现共振共鸣、传情达意、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和升华,实现由感受到感动和感悟的更高境界
以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哔哩哔哩、西瓜视频等为代表的依托移动互联网的“自媒体”的诞生,冲击着新闻从业人员和专业视听生产者的原有地位,促使各类社会主体不依靠新闻媒体而大量从事“自主传播”这一方面对包括广播电视工作者在内的专业传播人员提出了新的业务要求,同时又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创造了广泛的对传播专门人才的需求
课程收益:
▲洞悉摄影构图原理:深入掌握摄影构图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对称构图、三分法构图等常见构图方式的运用技巧,能够根据拍摄场景和主题,本能地选择合适的构图方法,创作富有意识和美感的摄影作品。
▲精通画面组织技巧:全面了解摄影画面的组织基础理论知识,学会如何安排画面元素,通过合理的布局、对比和协调,突出主体,营造出和谐、有吸引力的视觉效果,提升照片的表现力。
▲掌握短视频拍摄精髓:熟练掌握短视频摄影摄像技巧,涵盖从拍摄设备的选择与使用,到不同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微距)的运用,以及拍摄角度(平拍、仰拍、俯拍、侧拍)的选择,能够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拍摄出高质量的短视频素材。
▲灵活运用运镜手法:完全掌握短视频拍摄运镜技巧,如推、拉、摇、移、跟等基本运镜方式,以及甩、悬等特殊运镜技巧,通过巧妙的运镜,为短视频增添动态感和节奏感,提升短视频的观赏性和吸引力。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企业宣传的人员、媒体工作者
课程方式:理论讲授+互动问答+实操演练
课程大纲:
第一讲:培养摄影审美
一、审美是摄影的第一道门槛
1. 摄影需思考,学会观看才能拍出好照片
2. 让构图成为本能,才能创作有意识的作品
3. 看电影是提升审美最快捷的方法
二、学习摄影的网站推荐
——POCO、站酷、500PX、CNU、国家地理中文网、LOFTER、天空之城、小红书、包图网
三、修图软件推荐
——Snapseed、美图秀秀、VSCO、Lightroom、泼辣修图、Picsart美易、黄油相机
第二讲:摄影中最常见的四种构图方式
一、对称式/中心式/向心式
1. 大场景对称构图:画面稳定,有庄严气势
2. 小场景对称构图:体现生活秩序与整洁
3. 多元表达:可展示和谐或对立,结合中心构图能强化视觉张力
二、对角线/垂直线/S曲线
1. 对角线构图:引导视线,延伸感强且动感十足
2. 垂直线构图:增强画面紧凑感与节奏感,烘托人物庄严
3. S曲线构图:适合大自然题材,富有韵律
三、透视牵引/框架式
1. 透视构图原理:利用 “近大远小”引导视线至视觉中心
2. 透视构图效果:增强纵深感与人物对比
3. 框架构图:营造“画中画”,增加层次感
四、三分法/三角形
1. 三分法:源于黄金分割,“趣味交点” 吸引注意力
2. 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构建,稳定且具动态感
互动问答:解答构图学习中的疑问
实操演练:解析框架构图三字经,布置练习巩固知识
第三讲:短视频拍摄与制作
一、拍摄必备干货
1. 设备:以智能手机为主,方便操作
2. 辅助:固定支架稳画面,微距镜头抓细节,灯光背景塑氛围
二、景别运用
1. 远景:显宏大场景
2. 全景:现主体与环境
3. 中景:表动作情节
4. 近景:聚主体局部
5. 特写:强关键细节
6. 微距:展微观世界
三、拍摄角度
1. 平拍:视角自然客观
2. 仰拍:突出主体高大
3. 俯拍:示整体布局
4. 侧拍:增主体立体感
四、拍摄手法
1. 推、拉、摇、移、跟:实现不同画面效果与动态感
3. 升、隆、俯、仰:改变视角与画面呈现
4. 甩:造动感冲击
5. 悬:用无人机获独特视角
五、拍摄技巧
1. 依平台选尺寸:适配不同发布平台
3. 产品视频:突出产品特点与亮点
六、后期剪辑流程
1. 粗剪:搭框架
2. 精剪:优节奏
3. 加转场特效:提观赏性
4. 加文字音频:补信息、丰氛围
5. 输出视频:按需求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