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楠《企业出海罗盘-中华传统文化和跨文化沟通》 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 文化和价值观的融合主讲:赵楠老师【课程背景】跨越文化的桥梁——解码中华传统智慧,赋能跨文化职场沟通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越来越多国际人才加入中国企业。然而,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管理冲突与文化误读,正成为外籍员工融入团队、发挥价值的核心挑战:·文化认知偏差:西方个体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碰撞,导致外籍员工对"中国同事扎堆用餐""领导决策模式"产生困惑; 海外经营 2025年10月14日 0 点赞 64 浏览
林乾 林乾老师简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重点学科、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兼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华为公司顾问。2006年赴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述清史、2008年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讲述清代依法施政的历史得失。2018年11月28日,应邀赴中南海为国务院秘书一局中心学习组作题为“以史为鉴、警钟长鸣,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专题讲座 曾国藩 2025年09月03日 0 点赞 233 浏览
倪可《儒道佛传统文化智慧与人格修炼》 主讲老师:倪可【课程背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物质需求日益充足,到处都充满惟利是图、追求名利、无限享乐的引诱下,众多员工的价值取向开始发生了扭曲,他们陷入价值困惑。由此,他们没有了目标,没有了昔日的激情,更没有了支撑自己的坚定的信念,使得他们不知如何度日,不知为何而生,不知该做何事......更可惜的是他们对真理和金钱的取舍颠倒,对做人标准模糊不清,对个人目标茫然不知,感觉到了空虚,生 国学智慧 2025年04月22日 0 点赞 323 浏览
倪可《道与智慧人生》 主讲人倪可课程介绍:目前,社会上兴起国学热,而国学是一个很宽泛的命题。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易为根系、儒道释为主干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智慧的基本精神,即观天道、立人道为本;阴阳和谐、三才相配的中国人的“中和”思维方式。通过认识国学、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探讨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智慧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启示,以国学经典和历史传承为基础,以西方科学与现实案例为参照比对,给人们带来深层的思考与启迪 国学智慧 2025年04月22日 0 点赞 335 浏览
刘卫平《中国传统国学文化的管理智慧》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刘卫平【课程大纲】一、中国传统国学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一)中国传统国学文化的涵义1、时间维度2、空间维度案例互动分析(二)中国传统国学文化的核心是儒学思想1、内容丰富2、体系庞大3、影响深远案例互动分析(三)中国传统国学文化的经典代表作1、“四书”:2、“五经”:案例互动分析二、中国传统国学文化是我国现代管理重要文化资源(一)现代管理内涵及其本质1、管理的对象: “人”与“物 国学智慧 2025年03月28日 0 点赞 410 浏览
任德山《国学通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主讲:任德山课程大纲一、为什么要学国学?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课纲下面面称“国学”)是中华智慧发展的永恒基础和源泉,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我们生生不息,创造日新的丰厚沃土。2.朱自清先生说过,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对本国的经典有接触的义务。学国学就是全面提高文化素养。3.人类历史有一个现象,每一次的进步,都要回到文明的源头,汲取本源的智慧,以资开创复兴之路。4.修身则事业永续,齐家则 国学智慧 2025年02月22日 0 点赞 418 浏览
孙虹钢《传统文化中的管理精髓》 精华导读: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治理智慧,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德主刑辅、礼法合治等。无论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还是“外儒内法”,这套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运用了两千年,取其精华,而有五大法宝:德,正,中,和,教。德,一支志同道合的团队正,一群以身作则的干部中,一种中道易行的思维和,一套以和为贵的制度教,一批善于教化的导师内容亮点: 国学智慧 2024年12月11日 0 点赞 437 浏览
孙虹钢《儒家智慧:中和之道,打造同心团队》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治理智慧,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德主刑辅、礼法合治等。无论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还是“外儒内法”,这套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运用了两千年,取其精华,而有五大法宝:德,正,中,和,教。课程大纲一,国学智慧与儒家源流中华文化的大智慧:和习近平: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二,德:团队必志同道合德法御民:法(制度)安天下,德(文化)润人心为政以德以德服人、选人三,正:干部须以身作则上行下效思 国学智慧 2024年12月11日 0 点赞 465 浏览
陈东《中国传统文化与修身成人之道》 课程另名:《中国“人”的哲学与人生管理之道》——学习传统文化,掌握中国最核心的修身成人之道课程背景何谓人?何谓中国人?真正的中国人又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与行为特征?为何要学“国学”?学习什么?国学有何价值?我们是谁?我们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又将往何处去……在近代耻辱史的重压下,中国人开始了自我否定,向“西学”学习,而且不加选择的学习,特别是“五四”与“文革”之后,中国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社会行为在延续 国学智慧 2024年11月07日 0 点赞 484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