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

林羽《如何提升经营能力——通过经营分析会实现年度目标》

主讲:林羽【课程背景】大部分企业都会开月度经营分析会,但是很多企业经营分析会开的效果都不明显,开成了汇报会、总结会、并没有成为有效进行经营的抓手,常见有以下的问题:1、多谈功劳、苦劳,不谈问题,不分析根因,导致老大难问题迟迟解决不了;2、财务和业务两张皮,财务数据找不到业务问题,业务经营体现不出财务结果;3、不对准年度经营目标,缺乏对于商业机会的识别,未能有效滚

孟华林《管理铁军三板斧》

打造企业经营型管理者实战训练体系解决企业人才难管理,流程难复制,目标难达成的三大难题!主讲:孟华林老师【课程背景】您的管理层是否深陷"员工思维",疲于救火却带不动团队?目标总在推诿中流产,人才在抱怨中流失,文化在空谈中瓦解......当团队陷入"目标太高、借口太多、动力太弱"的恶性循环,管理者却束手无策——这不仅是能力危机,更是企业增长的战略困局!【管理铁军三板斧破局之道】 从"救火队员

刘长城《内圣外王与经营管理之道》

企业领导者的自我修炼之道主讲:刘长城 老师【课程背景】国学,就像中药,不但对疑难杂症有疗效,而且正本清源,上医治未病。管理能力的提升必须基于一套符合人性规律的标准和便于遵循实践的路径,历经几千年验证的国学智慧正是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条修齐治平的通道。国学,不但能帮助管理者解决当下管理过程中的难题,还能启发创新性的思维,并且对未来管理者具有强大的塑造作用。本课程将“企业管理”的触角与儒家国学

肖凤德

肖凤德老师简介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物理学士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新西兰国立梅西大学EMBA国际教练协会(ICF)教练现任:德鲁克学院(中国)认证讲师现任:美国太平洋研究院(TPI)IIE和TSM认证讲师现任:行思企业管理顾问公司资深管理顾问行思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顾问《行动金牌经理人》系列领导力项目研发和版权所有者天成集团企业大学特聘教授、富士康集团认证特聘讲师智联招聘特约讲师、

陈竹友《经营决策与战略管理》

——从决策规划到落地执行的战略管理系统课程背景:为什么优秀的企业总能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而大部分企业却腹背受敌、举步维艰?为什么优秀的企业能够快速成长、基业长青,而有些企业却未老先衰、停滞不前?是什么导致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本质差异?是什么在决定企业的生存等级和竞争地位?又是什么在限制企业的成长速度并左右企业的发展前景?本课程由战略管理专著《企业成长密码》作者、企业基因战略原理和企业能力体系

蒿淼《精进之路—从专家到管理》

课程目标系统理解管理工作,成体系的加强管理能力学习实用的管理技能团队管理的管人线学习:团队搭建,团队激励,团队培训,团队文化塑造,团队管理的理事线学习:如何开有效会议,如何识别业绩障碍了解阿里营销团队管理核心框架及借鉴意义适合对象:营销管理层时长:2天(12小时)教学方法:封闭训练、讲学互动游戏体验、团队竞赛分析诊断、实战答疑小组研讨、心得分享课程大纲第一模块:管理的误区1.1团队管理

章利勇

章利勇老师简介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导师20年中国500强企业的管理实战经验浙江大学硕士/博导曾任:中兴通讯(中国500强)丨副总裁曾任:深圳吉祥云科技有限公司丨总裁现任:全球人力资源协会(SGHC)|理事→中兴通讯、中国电信、创维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战略顾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党校、招商银行等企业单位特聘管理领域讲师→曾与南方科大14名知名院士教授一起编制《现代科技与家国情怀》一书。→曾

银高峰《高效团队与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演练》

培训意义和收获:经过两天的学习,学员对团队决策与沟通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清晰。通过3—4轮持续的演练和调整,学员将获得团队建设与融合、团队决策与沟通的宝贵实践经验。获得团队建设与融合、团队决策与沟通的宝贵实践经验。认识团队整体能力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反思企业现行团队沟通与管理方式的有效性。通过模拟经营,大大提高团队协作、群体决策的能力。培养管理团队快速应变能力和危机管理能力。经过密集的团队沟通,深刻认

李青刚《企业特色党建与经营管理创新融合》

【课程背景】:企业特色党建与经营管理结合是推动企业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将党的思想、制度、文化、创新和人才培养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中,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更有发展潜力。——《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报告》党的二十大以来,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国有企业的具体化。国有企业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分别体现了企业党建工作的要求和企业管理工作的要求。在特色党建

楚晓晖《双碳解读与电力企业经营升级沙盘模拟》

解读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推进电力企业转型升级——双碳时代电力企业的机会与挑战课程背景: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从2020年9月开始,国家便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2021年政府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重大战略决策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