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朱雍

朱雍教授简介中国经济学家国务院政策研究机构资深经济学家,经济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国学专家。清华EMBA教授;中国人大商界领袖学堂教授;国资委中国企业管理培训中心经济学教授朱雍教授是国务院政策研究机构资深经济学家,经济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国学专家;国家第一代博士;中国十大国学应用金牌导师。2006年中国十大国学应用金牌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商界领袖学堂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客座教授,

尹振涛

尹振涛老师简介★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副主任、秘书长★现担任精达股份(600577)、清水源(300437)独立董事。【获得荣誉】2014年,荣誉“中国青年经济学人”荣誉称号,2016年荣获第九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主

史炜

史炜老师简介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产业室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电信、企业研究主要经历已出版个人《中国财政补贴研究》《利益的平衡与重组》《结构转换模式的研究》《中国入世各产业对策》《中国电信业走向市场前的博弈》《中国式的市场化究竟怎么走》《穿透迷墙—干预与自由下的中国经济》等专著,发表论文500余篇,担任50余项课题研究负责

陈东琪

陈东琪老师——宏观经济学专家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投资学会副会长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山西省、上海市等省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湖南大学、河南大学、湘潭大学等大学兼职教授曾兼任北京市、长春市、广东省等重要省市经济顾问【擅长

史璐《2024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银行业战略发展、策略》

主讲:史璐老师课程大纲如下2024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银行业战略发展、策略一、“新时代”强国战略和宏观经济背景1.“三步走”战略和“新时代”强国战略2.中国式现代化——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3.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分析4.全球经济复苏和大国冲突并存5.“人口红利”消失: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6.“金融强国”突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保证二、当前经济周期和银行战略1.中国经济十年周期——朱格拉周期分析

靳卫萍

靳卫萍老师简介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所副教授,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秘书长,宏观研究部主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博士后流动站。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特别是凯恩斯经济学和货币理论)货币经济学主要课程“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热点分析”,“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视角下的宏观经济与新基建”,“双循环下的中国

秦朔

秦朔,媒体人、原《南风窗》总编辑,《第一财经日报》创办人,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2015年6月7日,秦朔从《第一财经日报》正式离职。上海那拉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复旦大学新闻系学士,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中山大学企业管理博士。著有《大脑风暴》、《传播成功学》、《感动中国》、《美国秀》、《大变局》、《告别GDP崇拜》等著作。

李左东

李左东教授简介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问题专家商务部培训中心副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选学经济专题的主讲教授国家商务部《全国国际商务师资格考试》出题专家组成员“名家论坛”电视节目《国际贸易》主讲老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十几所知名高校担任专兼职教师主要经历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后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学习,1999年迄今兼任北京大学

马光秋《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两会思想传递》

主讲:马光秋【课程议题】两会与二十大:2023年两会工作是贯彻二十大会议精神开局之年的具体体现。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系列会议报告,都是应对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提出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目前各类会议的主题。探讨议题: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如何,政府如何应对,两会报告涉及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机构改革如何对应进行,企业应该如何应对等,都是我们要探讨的议题。具体而言,目前全球经济处在周期下行阶段

桑弘华《​宏观经济与投资趋势展望》

课程背景: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宏观经济与投资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了更好地帮助投资者、企业家和决策者把握未来的经济形势,提升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前瞻性,我们特别推出“2024年宏观经济与投资趋势展望”课程。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必然趋势。然而,这一过程中伴随的产业转型、劳动力转移、技术创新等问题,给宏观经济带来不小的压力。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