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史璐《疫情冲击下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研判与应对》

课程大纲一、疫情下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1.中国经济发展模式2.“三步走”战略和“新时代”强国战略3.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4.中国宏观经济面临三重压力5.全国和山东青岛经济走势分析6.当前货币政策和金融形势7.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财政和货币政策分析8.2021年全国两会宏观经济政策解读9.“南强北弱”经济格局形成10.2021年宏观经济预判和装修工程行业机遇二、十四五规划战略解读1

刘伟

刘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学科评议组理论经济学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一级教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学科评议组理论经济学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黄硕《2024年高质量发展经济趋势及二十大后企业机遇与挑战》

而今迈步从头越——2024年高质量发展经济趋势及二十大后企业机遇与挑战课程背景:俄乌战争又见变局,巴以双方冲突再起,对中国是利是弊?美国通胀影响全球,美联储持续加息,是否引发金融动荡?台海局势又起波澜,各国政要密集访华,中国外交有何动作?如何做到“高质量发展”?中国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谋划?2024年中国经济是否会满血归来?是否有更多利好政策出台?中国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是否退出,对各行各业

史璐

史璐老师介绍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国家发改委重点课题编制组主持与规划专家北京发改委重点课题编制组主持与规划专家凤凰网 主讲嘉宾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 理事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证书北京市顺义区政府特聘专家;中国银行、世界银行、教育部、全国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单位多项重点课题主持与规划专家;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

李真

李真老师——宏观经济专家25年经济趋势与投资研究中国首批证券投资专家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特聘讲师国家工信部《银河企业家培训计划》特聘讲师腾讯财经《真话真说》出品人/首席经济学家深圳福田区政府财经顾问深圳上市公司联盟、深交所董秘联盟并购顾问深交所首批红马甲、证监会首批持牌分析师深圳湾论坛智库专家曾任:南方证券 深交所出市代表(红马甲)/营业部经理曾任:证券时报 信批中心研究部总监、首席策划现任:中投汇

苏京春

苏京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经济学博士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亚洲开发银行生态补偿与绿色发展资深专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特邀成员中国海关总署、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红十字协会、武警森林部队等多项财政资金预算评审和绩效评价项目的全程指导专家2015年莫干山会议(中青年改革论坛)“十三五”规划献言建策圆桌对话特邀嘉宾。&nbs

贾康

贾康老师简介1954年7月出生,经济学博士,著名经济学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研究领域:财政税收与国民经济的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等。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税务学会、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和中国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财政学会顾问,北京市、上海市人民政府特聘专家,福建省、安

何茂春

何茂春老师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参事。2016年8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向新聘任的国务院参事何茂春颁发聘书。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兼任国家税务总局特邀监察员、商务部“商务时评”专家、中国国际关系学系会经济外交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外交》年刊主编、中国法学会WTO法学会常务理事等职。何茂春研究方向:世界

范剑平

范剑平老师简介宏观经济与管理经济专家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商务部市场运行专家顾问中国信息协会预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导师主席团执行主席长期在国家发改委系统从事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参与许多国家级重要课题和近几次“五年计划”专题研究,对宏观经济政策、中国中长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理论界和政府决策部门有重要影响,多次荣获国家发改委科技进步奖范剑平,1982-85年中国人民大学

李田夫《解读宏观经济走势分析战略性新兴行业的发展机遇和信贷风险》

通过授信全流程管理和行业分析规避银行信贷风险主讲:李田夫教授【课程背景】当今世界,无论是政治形势还是经济形势都处于极端不稳定的状态之下。尤其是近几年,国内国外乱象频发,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美联储连续加息抵御通胀,中国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都面临着来自于各方的巨大压力,恰逢此时,党的二十大的召开确定了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的大政方针,这不仅仅对于中国是否能在当今拨云诡谲的环境中,突出重围,脱离“中等收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