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蒲雁

蒲雁老师----企业投融资实战专家13年大型企业投融资实战经验曾任:融创中国 | 区域二级部门负责人曾任:远洋资本 | 基金经理曾任:中铁二局集团公司 | 资本部投融资总监科班出身:四川大学金融学硕士持有多项专业资质:高级经济师、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私募证券基金从业资格证、私募股权基金从业资格证多家企业金融顾问:GLG集团、成都市金融局、成都市CFA协会、某市区级城投公司经手多个上亿级项目(累计

王一鸣

王一鸣老师简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共产党员,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党组成员,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工作,历任院长助理、副院长、主持工作的副院长、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其间:兼任宏观经济研究院信息研究部主任、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宏观

蒋满霖《穿越宏观经济周期——打造韧性企业》

课程背景:经济周期,也称为商业周期、景气循环,一般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尽管中国疫情后成功跨越了经济动荡周期,但仍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宏观经济分析主要研究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旨在全面掌握国内外政治、经济生态,全面了解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优势和问题、挑战,探索推进经济健康发

朱文川

朱文川教授朱文川老师具有26年企业管理、经济分析与风险管控理论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经验和咨询公司顾问实践。中国科大管理学院汇浦金融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课程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BA职业导师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授课教授安徽省委党校外聘教授安徽省国资委监事会主席培训班授课教授安徽省产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合肥电视台《新徽商》节目总策划东方卫视《头脑风暴》特邀嘉宾上海《东方早报》评论部社论特

张亚西《宏观经济下银行普惠业务营销流程与痛点解析》

主讲:张亚西【课程背景】中国经济GDP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近些年已经下降到5%以内。GDP增速下降意味着经济生产和消费逐渐趋于饱和,以往跑马圈地式的野蛮增长逐渐结束。随着而来的将是由高速增长逐渐转变为高质量增长,前一阶段注重量的增长,后一阶段注重质的提升。对于银行公司业务发展而言,抢夺不多的增量资源和维护存量资源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伴随着经济发展转型,银行信贷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利率下

高辉清

高辉清教授简介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数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二级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天则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安邦咨询公司特约经济学家中国发展论坛50人成员国家信息中心战略规划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

宋玮《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及国际金融市场趋势判断》

从中美贸易战看全球政经大棋局:变局与趋势课程大纲一、1949-2022:全球大棋局变革及中美贸易战(一)中美贸易战:重大意义、影响、进程1.全球政经格局出现百年未有之变局2.全球政经大棋局继续加速“变革”3.全球政治经济大棋局格局4.中美贸易摩擦:拉开大国战略博弈序幕(二)中美贸易战原因:历史、地缘及战略1.历史视角:1949-1991中美苏大三角及博弈2.地缘视角:中美在全球地缘博弈进程中的必然

罗贞礼《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谋篇布局》

罗贞礼教授--政企研学跨界实战专家课程背景:你有这样的困惑吗:对全面估量、正确判断、科学预测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为何抓不到重点?宏观经济分析为何要立足高质量发展?针对时代和政策的机遇为何难以主动谋篇布局?怎样在数字化新赛道上抢占先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谋篇布局》抓住宏观经济形势的关键机遇期,结合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等相关实际场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通过谋篇

陈建伟《宏观经济分析与企业战略管理》

【课程背景】企业战略管理为什么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近年来,宏观经济下行趋势明显。2022年经济增长率创近年新低。2023年全国两会政府确定经济增长率目标为5%左右,低于2022年预定目标,也是近年来最低的增长目标。这是否预示着未来宏观经济增速进一步下行?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叠加人口结构老龄化,对企业战略管理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宏观经济走势起伏不定,引起企业市场需求波动和增加经营不确定性。政府为了稳定

宋学丛《双碳背景下金融机构绿色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绿色金融,大有可为主讲:宋学丛【课程背景】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愿景被正式纳入“十四五”规划。目前针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已经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人民币。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绝大部分需要通过金融体系利用市场资金加以弥补。近年来我国的绿色金融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行业自主创新下取得蓬勃发展,成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