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史璐《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讲:史璐老师课程大纲如下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人类历史上三次工业革命1.蒸汽机革命(蒸汽机车、铁路、纺织)2.电气革命(电力、石油、化学、汽车)3.计算机革命(计算机、原子能、航天)二、第四次革命:信息革命和数字经济1.微型计算机和操作系统普及2.互联网蓬勃发展——“星链”网络3.互联网到物联网4.智慧(Smart)地球和数字

丁兴华

丁兴华老师——宏观经济战略学家拥有34年经营管理与研究授课实战经验20年资深媒体人经验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 | 经济学博士台湾 东海大学管理学院 | 管理硕士现任:中华医养总会、海峡两岸医事交流协会 | 副秘书长现任:台北地方法院 | 国民法官候选人(2021)现任:台北市中庸实践学会 | 常务理事曾任:台湾汽电集团(上市、电力公司)| 董事长特助曾任:中时媒体集团 | 总监 | 社长特助曾任

庄聪生

庄聪生老师——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人物履历】1972年12月至1983年06月,空军第五师战士,第十军战士、报话员、宣传处干事1983年06月至1994年08月,空军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处长1994年08月至1997年05月,中央统战部宣传办公室副主任1997年05月至1999年01月,中央统战

汤敏

汤敏老师简介国务院参事原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经济50人成员国务院扶贫办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曾任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副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2月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兼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暨南大学兼职教授,长城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50人成员。2020年5月14日,

张延

张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委员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党支书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经济学特聘专家教授各政府部门和大型集团公司经济学专家顾问清华大学CEO、MBA、EMBA、DBA、总裁班的教学专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宏观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编著的《中级宏观经济学》入选2009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3月出版。研究方向

黄伟力

黄伟力博士简介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德国柏林经济学院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高级职业证书。担任暨南大学MBA/EMBA/EDP、中山大学MBA、广东外语外贸大学MBA授课专家。2009年清华毅伟案例工作坊2015年北京MBA管理经济学研讨会2000年7月至9月澳大利亚格理菲斯管理学院进修管理经济学;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柏林经济学院学习,获宏观经济和金融 政策高级职业证书。研究领域

姜新旺《202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与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形势分析》

中国式现代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新思路新趋势课程大纲第一篇202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2025年经济工作一、202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梳理(一)2024年经济工作情况和当前形势研判(二)五个“必须统筹好”(三)总体要求(四)政策部署1.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2.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3.要打好政策“组合拳”(五)2025年要抓好九项重点任务一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

牛犁

牛犁教授简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毕业,进入国家信息中心工作,曾任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现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国内外宏观经济、能源、国际油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参加中财办、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北京市、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有关“十二五”发展规划、“潜在增长能力”、“国家能源战略”、以及“投资消费关系”、国别规划咨询等研究课题50多项

李国平

李国平教授简介中央财经大学MBA中心教授,投资系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得耶鲁大学日本研究硕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金融学硕士中央电视台学术顾问与总撰稿新华社、央视、财经杂志等各大媒体采访受邀人国家社科基金负责人《金融思维》、《行为金融学》、《揭密高盛》、《美元如何掠夺世界财富》、《中国银行业:繁荣与危机》等多本书籍作者【个人

丁力

丁力教授简介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历任浙江大学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先后兼任中共广东省委政研室特邀研究员、广东省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市场监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大财经顾问等职。丁力曾经长期在浙江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对浙江区域发展